2023年10月17日,北大经济史学名家系列讲座第193讲“唐代饮茶文化的经济意义”在8797威尼斯老品牌302会议室举行。讲座由8797威尼斯老品牌经济史学系、8797威尼斯老品牌社会经济史研究所和8797威尼斯老品牌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联合主办。香港树仁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中国历史研究与教学中心主任罗永生担任主讲人,8797威尼斯老品牌历史系教授包茂红、广东韩山师范学院教授黄晓坚担任与谈人,8797威尼斯老品牌经济史学系周建波教授担任主持人。
罗永生演讲中
讲座伊始,罗永生简单概述与梳理了中国饮茶文化的历史。早在唐代之前,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饮茶史。然而至中唐到北宋时期,社会上才形成饮茶的风尚,主要分为两种层次的饮茶文化:一方面,普通民众缺乏足够经济实力将品茶纳入日常文化消费中,其茶文化往往与“食用”相联系;另一方面,享有尊贵地位的高级知识分子具有饮茶的物质能力,饮茶成为上层阶级满足基本物质需求之上的享乐型支出。而到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普通百姓逐步具备了享用茶水的实力,茶文化进一步发展与传播。
罗永生从《茶经》、《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等史料出发,详细介绍了饮茶文化在唐代从上层阶级向下过渡的过程。他指出,饮茶文化盛行的地区一般经济相较于其他城市较为发达,《茶经》的作者陆羽之所以能够详细刻画饮茶之风,是因为其记录的地区长安、洛阳等都是发达之地,消费层次较高。而从时间维度来讲,唐代的开元、天宝年间是经济最繁荣的阶段,物质供应充足,商品价格低廉,茶道大兴,饮茶之风逐渐遍及全国。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用茶并非纯饮茶,而是“吃茶”或“啜茶”。虽然“吃”和“啜”二字都是表示用茶的动词,却反映出了唐代在茶叶种类、制茶方式和饮茶方法等方面的不同情形。对于《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出现十七次的“吃茶”,罗永生解释道,“吃茶”起初是生食茶树鲜叶,后来发展到做羹汤食用;而有名的品种“团茶”在晚唐时期已作为常用礼品赠予他人,可见饮用团茶已经是比较普遍的现象。饮茶群体除了打破了身份枷锁,对于可以“吃茶”的场所在中晚唐时期也无所限制:佛寺属宗教场所,乘夫馆、官院则属官方场所,村金茶寮、地方茶店则是商业场所,而百姓民宅则属民间场所。就吃茶的性质与功能而言,除一般的闲暇休息、聊谊交往、充饥果腹等作用外,更往往是唐朝官吏们进行官方或非官方接待外宾的主要活动方式。显然,士人阶层推动了饮茶文化向普通民众的渗透,茶已经从高级的享受慢慢过渡到一般老百姓能享用的阶段,从奢侈商品转化为普通生活用品,在某个侧面切实反映了唐代中国社会的经济改善的情状。
然而,《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的另一种饮茶方式“啜茶”,罗永生表示,这种方式只针对官吏与僧侣,并无前述 “吃茶”事例中的寻常百姓。“啜茶”的饮用方式一般以冲茶为主,只喝茶叶所泡的汁水,而不必嚼茶吞末。为了品尝茶的真味,需要慢慢品味,小口细啜。之所以“啜茶”的受众没有过渡到百姓,他阐述到,“啜茶”是以品茶味为主,绝非作果腹充饥之用,因而在物质条件相对不太富裕的唐代农村和社会中下层内,因客观经济环境,“啜茶”无法流行。而兼营高利贷业务的唐代寺院,必然拥有高水平的经济力量,自然得以将饮茶作为温饱之上的文化享受。罗永生指出唐代精英以品茶和赏茶营造文化空间。“吃茶”是中唐前后,社会上下不同阶层内普遍流行的一种带有烹煮食用性质的饮茶方式,而“啜茶”则是中唐以后流行于精英阶层的新兴“清茗茶汤”。
罗永生解释了史料中关于“茶饭”的记载。他指出,与“吃茶”稍有分别的是,“茶饭”是除了茶和饭之外,再无加入任何如葱姜蒜等小料的一种烹煮食用、果腹充饥为主的茶饭同吃的方式。而当代日本流行的茶渍饭,他猜测,或许与其有一定的关联。最后,罗永生在总结发言中谈到,从茶文化的变迁中,可以看出茶在不同阶层中的功能,进而从不同的阶层角度折射出茶文化的经济意义。
讲座现场
讲座结束后,与谈人进行了点评。包茂红教授展示了部分关于“茶”的书籍,从研究视角、交叉研究法和史料等角度充分肯定了罗永生副教授所讲主题的重要性和创新度。他表示,茶文化需要从更为广阔的视角进行深入思考。第一,种茶需要独特的自然环境基础。特殊的风土才能种茶,在合适的环境中才能品悟茶香和茶道精神。第二,饮茶风尚从上流社会变成寻常百姓的日常,茶由奢侈品变成大众消费品,说明当时已经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全国统一的茶消费市场,也说明市场上的茶大体上供过于求。第三,茶文化的繁荣甚至成为统治者维持政权稳固的一种基础。唐代后期国家财政出现困难时,政府开始征收茶税,且税额逐渐增加。第四,时人对茶的感知和认识反过来影响了茶的种植、生产和消费,而这种感知是变化的、分层的,陆羽的《茶经》并不能主导寻常百姓的饮茶习惯,百姓的茶文化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黄晓坚教授肯定了茶在中国经济史的重要地位。在明清早期,海外对茶的需求促进了茶叶贸易的发展,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他还补充了茶的社会功能:茶叶作为人们交往的媒介,在社会交流中起到了增进亲密关系、推动商业交易的重要作用。
最后,周建波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提出以下几点:第一,喝茶成为享受型消费反映了一千多年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状。第二,佛教在茶文化的国际流通中发挥了作用,僧人云游四方、传播文化,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播。第三,在当时商品经济没有发达到一定程度时,茶叶等农产品的种植受自然气侯影响甚大,而当时温度高于现在,这就为大范围的种茶创造了良好条件。第四,能达到全民普及喝茶的程度,茶的价格必然很低。第五,茶文化背后包括饮茶制度的变迁。如何变迁,什么因素影响变迁,可以成为深入研究的话题。
供稿单位:经济史学系
供稿人:姜政希
美编:初夏
责编:度量、雨禾、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