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地,近日在博鳌论坛上,互联网金融再度成为受到关注的话题之一。在今年两会以来中央银行和银行界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貌似联手打压的背景下,解读有关人士表达的并不新鲜的看法似乎也有了些许新意。颇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一直主张“让子弹飞”,认为只要不出事就不要管,不赞同任何限制性的措施,强调要给互联网金融创新以机会。这种看法当然自有其道理,正如其它看法也有其道理一样。所以重要的不该是抢着占领道德高地,然后居高临下地表达对异见的嫌恶和排斥,而是应该平和地摆出具体的事实,阐述各自的主张。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互联网金融一段时期以来呈现出爆发性发展之势,展现出了传统金融所不具备的生命活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而所谓“打压”恰恰发生在此时此刻,并非偶然。与其把这看作是打压,还不如看作是对其成长的一种承认、甚至尊重。不仅作为竞争对手的商业银行开始认真应对,不再不和它一般见识,而且中央银行也已经开始担心其业务的“野蛮生长”对于金融稳定和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潜在影响了。这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开拓者而言,绝不意味着如有关报道所说的“虽败犹荣”,而是只有光荣。
在很大程度上,这表明人们在认为互联网金融已不再幼稚这一点上已不约而同地达成了基本共识。简单回顾几个重要的数字就能不难体会做出这一判断的理由。余额宝作为新兴的货币基金,其规模在今年2月底已经突破5000亿元,用户数量突破8000万,各种“宝类”也趁势而起,比如微信理财通今年1月才正式推出,到2月底其规模就已经接近800亿元。在第三方支付方面,2013年支付宝占有46.6%的份额,财付通占19.3%,都超过了银联的13.8%。阿里和腾讯还进一步在快捷支付、二维码支付和网络虚拟信用卡等方面寻求突破。而与此伴随,商业银行今年以来的存款流失已达到数以万亿计的规模。
互联网金融之已成气候,还不仅反映在这些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统计数据上,而且也反映在探索和实践互联网金融模式方面已然领先于世界。尽管早有分析指出,欧美由于实体金融已有成熟的发展,所以没有必要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制度上的创新。但是,目光敏锐人士还是察觉到,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并非仅有形式上制度套利的收获,而是也昭示了在互联网时代传统金融模式将如何蜕变或涅槃,以及新金融模式将如何良性运作,因而具有前瞻意义。所以,博鳌论坛上有“未来五年后欧美一定来学习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的做法”之说,应该并非随便说说的客套话。
得益于中国当下的土壤、阳光和空气,互联网金融在短时间内得以令人炫目地茁壮成长。即使以保守的眼光上下打量,无论是从其体量、还是从其能量上来看,都已经明显脱离了幼稚阶段。而如果能够认可互联网金融的这一成长,那就意味着,一味地只讲“呵护”就显得不够尊重了,有必要比过去更多地强调其作为合格的市场经济的参与者的责任和约束。因此,与其说来自中央银行的关注和要求是在“打压”,不如说是对强化企业的责任和伦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讲道德”,其实一直也是以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开拓者所一直津津乐道亲历亲为的。
注重讲道德的、有追求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一定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怀有责任感,一定会对让其现实的和潜在的客户满意和放心怀有责任感,因此,一定本来就会采取切实措施,完善风险控制的技术和制度安排。因此,中央银行的关注和要求,正好提供了一个机会,使其可以通过积极的正面回应,把本企业的负责任、讲道德的一贯理念和具体的落实措施昭告天下,争取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利益相关各方的理解和信任,从而达致激励相容、更上层楼的境界。因此,在央行新规之下,有关舆论条件反射地渲染互联网金融企业受到打压的悲情,其实大可不必。
更何况,所谓“打压”,其实也不算是打压。央行明确说明,只是暂缓线下二维码支付和虚拟信用卡发行,待认为条件成熟后便予放行。至于银行实行的向支付宝和余额宝转账的限制性措施,首先是为了合规和使消费者利益得到更好的保护,难说属于打压;其次,即使银行有心借此减少客户流失,也只能算是正常商业活动中的交手和博弈,至多也就是银行在受到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系列挤压之下的还手之举罢了。而且有趣的是,银行同样高举着维护消费者利益的旗帜!
虽然银行看上去更像是有市场势力的一方,似乎生就一副打压新兴幼稚产业的模样,但是,仅从银行愿意达成向余额宝存款支付高利率的协议看,就不像是打压,反而不无甘当“幕后天使”的况味。与此形成对照,能够迫使有势力的银行同意支付可观的高利率,却还说自己没有“势力”,实在缺少说服力。有这个故事垫底,后来发生的银行对于余额宝协议存款做出的刁难,也就自然可以划入正常商战的范畴,可望通过双方的讨价还价得到解决。此次博鳌论坛上有银行家高调喊话,呼唤合作,所持的应该也绝非打压之心。
退一步说,即使就把银行的新要价看作是“打压”,其实也并无大碍。所谓互联网金融已成气候,说的不仅是完成时,而且更是进行时和将来时,前途不可限量。若看好互联网金融,就应该有“模式”自信,有对自己独特优势的自信。其实,明眼人早就看出,饶是有前述各种“打压”,也根本无法真正限制住一心向往互联网金融的人们用脚投票,选择离开银行。也正因此,银行也开始重视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了。这也算是应了那句名言:如果银行不改变,就改变银行。
银行已经被改变了,有理由相信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