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网站日前刊发“中国应取消GDP增长目标”一文,称经济增长目标是计划经济体制的遗留产物,而现在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给GDP下达“硬指标”的主要经济体。文章把GDP目标视为地方债膨胀、环境破坏、公众健康危机的主因,认为只有取消目标“才是解决之道”。
《华尔街日报》一向非常“关心”中国的发展,也经常出一些中国人听起来很新鲜的主意,这次的主意对应了国内对唯GDP论的不满情绪,颇能打动一些人。但它却是不足够了解中国现实的主意,它也不需要负任何责任。我们对这样的主意,只能姑妄听之,切不可姑妄信之。
中国过去三十多年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根据自身国情确立和调整国民经济管理方式。中国的GDP增长目标并非是“硬性的”,它只是一个目标。有了这个大的目标,国家的宏观经济规划有了一个粗线条的标杆,全社会的心里大致也有个底。过去30年,中国发展的成就是主要方面,为GDP设一个目标对此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快速发展的确出了一些严峻的问题,但它们否定不了发展的巨大成就,而如果把它们理解为就是因为设了GDP目标闹的,那就是更简单化的思维了。
饱受诟病的环境等问题,无疑需要更多的重视和治理,这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财力投入和科研支持,它们都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之上。单纯取消GDP发展目标,放任经济发展变缓,不仅不能使空气变好,河流变清,而且还将大大影响我们的生态恢复和文明建设进程。每一份GDP都对应着一份工资,对应着一份吃穿住行,对应着我们国内消费的工业产品,也对应着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和发展。
事实上,中国自身已经认识到了唯GDP带来的负面作用,每年设定GDP增长目标时,决策者都会根据我们的发展现实进行更多的权衡和调整。过去我们的GDP增长目标经常是两位数,现在已逐步降至7%左右,可以说对于增长目标的调整幅度已相当大。
下一步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我们在设定GDP增长目标中,也可引入更多的差异化管理。比如考虑到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和增长结构的不同,可以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设定不同的GDP增长目标要求。如沿海省市的经济已较为发达,GDP增长目标可以定得低一些,对于西部欠发达省区则可以根据其发展要求设定较高的增长目标。根据不同增长阶段设定不同的增长梯度,无疑比单一的指标要求更切合地方发展实际。
在目标确定的问题上,通过适当的改革和调整比无原则地放弃目标更合理,也更需要智慧。摔了一跤,就从“左”跳到“右”,那是本能的反应,却并非明智的选择。纵观世界,恰恰是那些不加思考地接受西方观点的国家陷入了困顿。唯有能独立思考的国家才能走得更踏实,也能走得更远。
(原载于2014年1月9日《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