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到2010年5月,中国与世界银行携手合作了整整30周年,形成了互相促进、互利共赢、互为伙伴的共同发展模式。世行主要通过贷款合作、知识合作以及国际发展合作对中国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反过来,中国也通过资金支持、经验分享和积极参与世行改革和决策来帮助世行更好地落实其减贫和发展宗旨。本文梳理了世行对中国的发展贡献,分析了中国对世行的回馈支持,展望了两者的合作前景。
关键词:世界银行 合作伙伴贷款项目 国际发展合作
1980年4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与时任世界银行(简称世行)行长麦克纳马拉就恢复中国在世行合法地位事宜进行了会谈。邓小平指出:“我们很穷,我们同世界失去了联系。我们需要世行帮我们赶上去”。对此,麦克纳马拉表示愿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并承诺派出世行最杰出的人才来帮助中国实现现代化。同年5月15日,中国在世行合法地位正式恢复,从此翻开了双方合作的崭新一页。
中国与世行的30年合作既见证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奇迹,也促动了世行工作的深入发展,形成了互相促进、互利共赢、互为伙伴的共同发展模式。其合作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始合作阶段(20世纪80年代),合作重点在于世行利用贷款资金支持我国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稳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合作重点逐渐从提供贷款转变为以政策调研和制度创新为核心内容的知识合作;合作伙伴阶段(21世纪以来),合作重点在于帮助我国实施区域均衡发展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世行对中国的发展贡献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面临经济基础薄弱、国内资金匮乏、知识技术落后等重重问题,亟需培养经济建设人才,获取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通过贷款、知识输入以及国际发展三个合作渠道,我国获得了来自世行的大量援助贷款项目,弥补建设和发展资金的缺口;吸收了国际上先进的发展理念、知识、经验和技术,促进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了我国的国际发展合作,传播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扩大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世行对中国发展的贡献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世行的贷款援助,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截至2010年,中国共获得世行集团下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和国际开发协会(IDA)贷款承诺478亿美元,涉及326个建设项目,遍及几乎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覆盖了交通、农业、能源、城建、环境、工业、教育和卫生等领域。此外,还获得国际金融公司(IFC)的贷款和股本投资共计47亿美元,支持了我国各领域的193个私营部门项目。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共支持我国34个担保项目,累计担保金额约5亿美元。这些贷款为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促进我国扶贫事业的发展。在扶贫领域中,世行与我国合作时间最早、合作项目最多、合作资金规模最大。合作初期,世行对华的大多数农业项目中都安排了具有扶贫性质的子项目,在推动我国扶贫事业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1995年起,我国利用世行贷款先后实施了西南、秦巴山区、内蒙古甘肃、农村贫困社区发展、贫困社区可持续发展五个扶贫项目,累计贷款资金约8亿美元,覆盖中西部最贫困的10个省区、145个国家扶贫重点县,870多万贫困人口从中受益。这些项目的实施对于我国壮大减贫力量,学习先进的减贫理念和管理方法,提高扶贫工作的整体水平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2.加快我国重点行业的发展。30年来,我国利用世行贷款建设了一批直接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其中交通(30%)、农村发展(24%)、能源(15%)、城建环保(15%)是四个重点领域。在交通行业,建设了沪杭高速、天津港等一大批高等级公路、铁路、港口、航运和城市交通设施;在农村发展领域,建立了大型水利灌溉系统、引水工程、农村公路和粮食流通系统;在能源行业,实施了石油、水电、火电、煤炭、天然气等项目;在城建环保领域,开展了城市环境治理、污水处理等项目。此外,还实施了一批教育、卫生、社会保障项目,在改善民生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3.推动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世行兼顾区域平衡,重点支持了欠发达地区。80-90年代,世行贷款重点支持了东部地区在交通、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发展。近十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世行加大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贷款倾斜力度,重点加强上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民生发展。目前,70%以上的世行贷款用于支持上述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促进了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
(二)世行的知识输入,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人才队伍建设
我国不仅利用世行的项目贷款填补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资金的缺口,还以世行贷款为载体,吸收了丰富的世界先进知识、理念、经验和技术,促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人才队伍建设。世行项目往往将投资、研究和培训相结合,能够产生较佳的实际效果。世行与中国的知识合作,为中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如果将世行对华贷款比作为改革开放之初资金短缺的中国“输血”,那么世行项目所带来的先进知识、发展理念和制度创新则为中国提供了维持长久发展的“造血功能”。
1.开展经济调研,提供经济分析和政策咨询。1980年5月,我国刚一恢复在世行合法席位便合作撰写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报告,为我国与世行开展上述贷款合作奠定了基础。1985年,中国与世行联合举办了“巴山轮”会议,形成了关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过渡步骤、宏观调控的手段以及条件的专题报告,积极推动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30年来,我国与世行合作开展了上百项经济调研,编撰了近200篇调研报告,为推动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和重大体制创新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政策建议。
2.通过贷款项目,输入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和方式。在与世行开展贷款项目合作的过程中,我国不仅引进了资金,还引进了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和规范化的项目管理方式。1984年,在云南鲁布格水电项目中,我国首次引入国际竞争性招标制度,创造了“鲁布格模式”,并在其他领域加以推广。1987年,在京津塘高速公路项目中,我国首次引入了第三方工程监理制度,为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此外,通过世行项目引进的供水、污水收费制度、区域卫生资源规划、医疗扶贫基金等也为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通过技术援助,培养我国的专业人才队伍。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急需完成人才队伍的建设。世行向我国提供的第一笔贷款就投向了教育领域,支持了25所大学的设备更新,并资助大批教师和学生赴海外深造。此外,世行在我国恢复席位仅半年后就举办了第一期培训班,讲授市场经济项目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30年来,世行贷款和技术援助项目强调项目管理机构人员的能力建设,选派相关人员出国培训考察,培养了一大批熟悉市场经济规则的国际化专业人才,从而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智力支持。
(三)世行的网络铺设,加强我国的国际发展合作
作为最大的国际多边开发机构,世行在全球拥有187个成员的、最广泛的国际发展合作方面的资源网络,是我国获得国际先进发展理念、技术和知识的重要渠道。通过与世行进行开展合作,我国引入了许多国外先进的发展理念、技术和知识,促进了我国制度创新。此外,世行还是推动南南合作的重要平台,在国际发展援助上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世行这一窗口,我国加强了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提高了我国在国际发展合作上的影响力。
1.双向传播先进发展理念和成功经验。对于中国而言,世行首先是我国获取世界先进发展理念和经验的重要窗口。世行所倡导的“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全面发展框架”以及“具有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理念,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反之,我国政府也通过世行这一平台传播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功经验,强调发展道路与模式的多样性,加强了国际社会对我国的理解与支持。2004年5月,世行与中国合办的上海全球扶贫大会,不仅推动了国际社会对全球扶贫理念和实践的再认识,同时还起到了宣传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促进南北对话的积极作用。
2.借助世行平台加强南南合作。世行是全球最大的多边援助机构,其成员国中不乏与我国面临相似历史与发展问题的国家。以世行为窗口,我国可以加强同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南南合作,相互提供发展资金支持、分享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共同实现全球减贫与发展目标。2008年和2009年,中国与世行成功合作举办了两届“中非共享发展经验高级研讨会”,阐释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成就,促进中非发展经验与模式的相互借鉴,被世行视为南南合作的成功典范。
二、中国对世行的回馈支持
如果说在合作的初期和中期,中国是世行的“模范学生”,主要单方面接受世行的援助,那么后期中国已发展成为能够对世行给予各种回馈支持的、实现双向交流的、利益攸关的合作伙伴。中国主要通过资金支持、经验分享和积极参与世行改革和决策来帮助世行更好地落实其减贫和发展宗旨。借助世行这一平台,中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并与它们分享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中国还长期致力于推动世行的各种改革,使其内部的治理结构更具代表性、公正性,对外的政策业务更具客观性、有效性。中国对世行的回馈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中国向世行捐款和出资,支持世行的减贫与发展事业
在30年合作历程中,世行向中国提供的约478亿美元的项目贷款对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利用世行资金在90年代达到高潮,年度贷款超过30亿美元,曾连续三年成为世行最大的借款国。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腾飞和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不仅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而且还开始积极通过向世行捐款和购买债券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输送发展资金,支持世行的全球减贫与发展事业。
1.向国际开发协会捐款,向最贫困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曾多次接受世行的软贷款窗口——国际开发协会提供的优惠甚至无息的援助贷款。截止到1999年7月,中国从国际开发协会毕业,共获得了约100亿美元的软贷款。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2007年12月我国首次向国际开发协会捐款3000万美元,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该捐款表明,中国已从昔日世行的借款国转变为如今的捐款国。这不仅体现了过去30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更标志着中国与世行的合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2.购买国际金融公司债券,支持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融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中国与世行共同面临着新的挑战。国际金融公司倡议建立全球贸易融资计划,以增强全球贸易往来。我国于2008年11月的二十国集团(G20)华盛顿峰会上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公司的全球贸易融资计划,并于次年4月认购了其在中国发行的15亿美元私募债券,支持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融资。该项融资体现出中国与世行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全球经济健康复苏的决心。
(二)中国分享发展经验和成果,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减贫与发展
中国在与世行进行知识合作的过程中,一边通过世行积极汲取世界上先进的项目管理的知识与技术,一边也在不断总结自身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并通过世行向其他发展中国家传播成功的发展经验,为这些国家摆脱贫困提供有效途径。中国灵活调整和推广成功试点项目的经验以及基于本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都对世行的减贫与发展工作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推广试点项目成功经验,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战胜贫困与发展经济。中国在利用世行先进的发展知识和专长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减少贫困和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等方面表现突出,已经吸引了全球的广泛瞩目。中国在试点项目获得成功后加以推广的经验模式对世界各国公共融资项目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将中国视为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来源之一。此外,世行也在向中国学习如何调整和推广成功的项目,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采取类似的项目管理方法减少贫困和发展经济。
2.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成功经验,传播多元化的发展理念与模式。借助世行这一平台,中国可以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其成功的发展经验与做法。中国与世行自2008年起每年都合作举办“中非共享发展经验高级研讨会”,促进了中非发展经验与模式的相互借鉴。此外,中国还通过世行宣传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强调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自主权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这些不仅丰富和完善了世行的发展理论,而且也为世行落实全球减贫和发展目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中国参与世行改革与决策,推动世行治理结构和政策业务更加公正务实
世行在向中国敞开国际合作之门的同时,也为中国提供了参与国际事务的重要舞台。30年来,作为世行的重要成员国,中国始终如一地积极参与世行各种改革和决策,引导世行的治理结构和政策业务向着更加公正务实的方向上发展。目前中国已成为世行第三大股东国,既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也标志着中国和世行合作开始了新的里程碑,同时也为中国未来推动世行内部治理结构和对外政策业务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
1.发挥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作用,推动世行的内部治理结构更加公正。我国长期致力于推动世行的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力争为发展中国家获取更多的合理利益。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积极参与世行投票权改革方案的讨论和磋商,大力倡导和支持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代表性。最终,世行于
2010年4月25日
率先落实了G20匹兹堡峰会共识,使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转移3.13%的投票权。其中,中国的投票权也从2.77%上升到4.42%,跃升为世行第三大股东。这一改革能够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无疑是与中国的积极推动和大力协调密不可分的。
2.发挥重要成员国的作用,引导世行的对外政策业务更加务实。随着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也在不断扩大对世行战略方向和重大决策的影响,推动世行在国际发展合作中积极分享和借鉴各国成功的多元化发展经验,不断完善世行自身的发展理念和政策业务,以更加务实的方式履行其职责,从而提高其对发展中国家援助的实际成效。此外,我国一直积极通过世行这一国际发展合作平台,支持和参与南南合作,促进其他发展中国家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我国政府还向世行南南知识合作基金捐款30万美元,使世行更好地发挥南南合作平台作用。
三、中国与世行的合作展望
中国与世行合作的30周年成就卓著,双方早已形成彼此信赖、历久弥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我为主、立足国情、平等互利、相互借鉴”是中国与世行成功合作30年的指导原则。未来合作中,世行仍需从我国国情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围绕我国战略发展规划的援助计划,有效地发挥其减贫与发展的职能。另一方面,我国也要承认世行发展理论在国际发展领域中的权威影响,同时强调各国发展努力和探索都是宝贵的实践经验,也是世行发展理论的有益补充和业务政策的基本依据。
(一)中国与世行仍有合作的必要
当前我国仍然存在着大量贫困人口,人均GDP排在全球100位之后,国民经济运行中也存在许多深层次矛盾。世行作为全球最大的多边发展援助机构,拥有强大的资金、知识、技术、管理和国际合作网络上的优势。因此,中国仍需加强与世行的合作,推动制度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模式转换、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构建惠及全民的和谐社会。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世行的许多政策业务都需要来自中国的有力配合和支持。这样,未来中国与世行的合作仍然不可或缺。
1.中国仍然需要世行的帮助。尽管目前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其仍然需要世行各方面的援助。当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仍旧面临着重重结构性矛盾,而且外部经济环境还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这都需要中国进一步获得世行的贷款援助、继续从世行吸收先进技术、发展理念和成功经验,不断克服自身的发展问题与瓶颈。此外,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中国更加注重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世行这一重要国际平台对中国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交流、扩大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也至关重要。
2.世行也需要中国的支持。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最近已成为世行的第三大股东国。随着中国在国际体系中“利益攸关方”角色的不断丰富和加强,中国将带来更多的机会、责任和期待,世行也更加需要来自中国的支持与合作。在世行设计有效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促进稳定的全球经济增长、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战胜贫困等方面,中国都可以发挥更大、更有效的作用,从而为世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中国与世行的未来合作领域
中国与世行未来合作的重点应根据中国各发展阶段的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最近出台的中国“十二五”规划表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实现低碳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等问题较为突出。因此,世行可以针对上述问题提供贷款援助,并把国外先进的知识经验引入中国,继续支持其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此外,中国还应积极拓展与世行的国际发展合作领域,深化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1.提高贷款合作成效。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西部诸省仍旧存在数以百万计的贫困人口,怎样帮助这些人群脱离贫困依然是严峻的问题。我国城乡发展和内陆与沿海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也需进一步深化。这都需要世行继续加强对我国的贷款援助。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理念的逐步转变,中国与世行的贷款合作也应坚持创新,提高效率,实现“三个转变”,即从重贷款数量向重贷款质量与效益转变,从重贷款筹借向重贷款使用与偿还转变,从重资金引进向资金与智力引进并重转变。
2.挖掘知识合作潜力。中国仍然需要利用世行的知识平台优势,合理挖掘与世行在合作上的潜力,引导世行有重点、有针对地为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领域提供政策建议,促使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从出口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变、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从注重经济发展速度向注重经济发展质量转变、从中等收入经济向高收入经济转变。此外,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能源和环境保护问题。为此,世行应将与中国的贷款和知识合作的重点转向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
3.拓展国际发展合作领域。未来我国还应进一步拓展与世行的国际发展合作的空间。利用中国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在世行的发言权和代表性得到提升的契机,不断扩大对世行战略方向和重大决策的影响,加强南南合作,提升国际发展合作的水平。一方面,世行可积极促进我国企业的海外合作,实现“走出去”战略,通过技术输出和直接投资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另一方面,中国正处于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重要阶段,中国可以利用其它国家的技术和资源推动自身产业结构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四、结 语
回顾过去,中国与世行的合作成就斐然。一方面,世行对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通过大规模贷款项目促进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通过多层次知识输入促进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各种国际发展合作平台向我国传播了先进的发展理念和经验。另一方面,中国也给世行提供了回馈支持:从单纯的借款国转变为世界发展资金的捐助国;从单方面接受世行知识输入的取经者转变为与其他国家分享其发展经验的传播者;从普通成员国转变为世行治理结构和政策业务更趋公正务实的推动者。
展望未来,中国与世行的合作任重道远。随着中国成为世行第三大股东国,双方可在一些更为广泛的领域上开展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我国应继续在坚持国家自主发展权的基础上,加强同世行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首先要不断提高贷款合作的成效,着重实现“三个转变”;其次要充分发挥世行的知识优势,使其有重点、有针对性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最后要以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在世行话语权的提升为契机,继续拓展国际发展合作领域,切实推动世界各国多元化发展经验的交流与借鉴。
参考文献:
①李勇:《激扬辉煌三十年,未来空间更广阔》,《中国财经报》,
2010年9月7日
。
②林毅夫:《与中国的合作是世行在全球最成功的合作案例》,《新华网》,
2010年9月13日
。
③世界银行:《中国与世界银行:推动创新的伙伴关系》,世界银行出版社,2007年。
④谢世清,曲秋颖:《世界银行投票权改革评析》,《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第8期。
⑤谢旭人:《加强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纪念中国与世界银行合作三十周年》,《人民日报》,
2010年9月8日
。
⑥佐利克:《世行与中国合作三十年是成功典范》,《人民网》,
2010年9月13日
。
该文发表于《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