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转换与农民工收入[i]
——来自北京农民工调查的证据
叶静怡 周晔馨
摘要:本文基于2007年北京市农民工调查数据研究了农民工社会资本转换对其进城打工收入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农民工原始社会资本的大小对于其增加城市收入没有显著影响,新获得的异质性社会资本即新型社会资本对收入有正的影响;这些结论在解决了异方差和多重共线性等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了严格的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农民工社会资本转变不仅关系自身收入提高和福利增加,而且可能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的农民工城市就业培训和社团活动等等公共政策,可能超出政策实施的直接目标,具有提升农民工新型社会资本的不期结果。
关键词:农民工收入 社会资本转换 原始社会资本 新型社会资本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长期实施城乡有别户籍制度引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的凸显,越来越多国内学者从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等视角,研究非正规制度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求职和收入的影响。关于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对农民工进入城市后经济地位获得影响的理解,在理论和个案研究的意义上,得出的结论是比较一致的(李培林,1996;彭庆恩,1996;唐灿, 冯小双,2000;孙立平,2003;张智勇,2005),但基于样本数据的经验研究,社会资本对农民工经济地位尤其是工资的影响却不尽相同(陈成文、王修晓,2004;刘林平、张春泥,2007;章元等,2008;章元、陆铭,2009;叶静怡、衣光春,2010)。我们认为,出现这种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农民工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考察视角的差别——有的区分了农民工进城前后积累的不同社会资本,有的则不加区别。与通过上大学途径进入城市就业的农村劳动人口不同,农民工在进城务工前所形成的网络关系和社会资本,基本上都具有乡土或原始性质,就是说他们的亲戚、同学和朋友基本上都是在同一个地缘、甚至在同一个职业范围内。进城务工后他们基于新的需要有意识和无意识地积累起来的社会资本,可能与乡村积累的社会资本有质的差异,两者对农民工在城市经济地位变化包括就业、工资水平的影响也可能存在质的差别。本文将从实证视角,在区别农民工原始社会资本与新型社会资本的基础上分别考察它们对农民工城市收入的影响,以期得到社会资本与农民工收入关系的一个一致解释。
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了改进。其一,现有研究以年净收益、职业声誉和生活满意度作为因变量,我们因变量是使用不同口径计算的以保证稳健性的月收入;其二,针对原始社会资本和新型社会资本对收入的不同影响,现有研究缺乏完整的实证比较分析,而我们首次利用数据进行了完整的对比分析,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社会资本转换对收入具有不同影响的结论;其三,现有研究结论仅仅是建立在对数据做了非常简单的回归分析和偏相关分析基础上,而我们的研究结论则在解决了异方差和多重共线性等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了严格的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我们对计量结果进一步的讨论发现,农民工社会资本转变不仅关系自身收入提高和福利增加,而且可能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的某些公共政策可能超出政策实施直接目标,具有提升农民工新型社会资本的不期结果。
本文余下部分的安排是: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第三部分是数据来源和描述性统计;第四部分提出相关的待检验假设;第五部分是实证分析;第六部分是结论和进一步讨论。
全文见《管理世界》2010年第十期
[i] 本文系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09yja790008)和2009年北京市科委博士生论文资助专项(资助项目编号:ZZ0902)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