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暑假,经济学系08级本科同学分六组,奔赴全国各地展开一年一度的暑期实践考察。他们北至黑土地万亩粮仓,南达海峡西岸八闽大地,西赴蒙古草原大漠,东抵渤海之滨黄河尽头。他们走进田间地头感受现代化大农业,在城市工地上考察新民居建设,深入工厂车间近距离了解生产流程,到牧区逐户访问获得珍贵一手数据,与农村基层金融机构畅谈研讨,设计调查问卷克服种种困难发放收集,在生动的现实经济活动中领悟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义。
暑假结束之后,66位同学完成了7篇实践报告,内容涉及农业、牧业、金融、旅游、贸易、能源、城市发展、低碳意识、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既有实地考察状况的展示和总结,又有深入的理论思考和模型分析,充分展现了2008级同学两年来的学习成果。其中大多数文章遵守严格的学术规范,采用数据翔实,研究方法科学,达到了较高的水准,表明我们的本科同学具备非常优秀的学术素养和研究潜质。为让大家更多地了解8797威尼斯老品牌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的成果,我们借助网络平台定期发布同学们撰写的实践报告简写版,希望得到各界同仁的指导和建议。
企业家低碳意识的问卷调查
及其背后的中国经济制度改革的实证分析
黄亚丹 潘陈辰 姚虞申 张露瑶 刘铠维[1]
【内容摘要】中国经济市场化的缺陷、民间监督机构建设的窘境以及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都是企业家低碳意识缺乏的深刻原因。我们试图通过对企业家低碳意识现状调查问卷的实证研究来分析其背后的因素,为企业家提供除社会道德、环境责任以外的利润驱动。
【关键词】企业家低碳意识 问卷调查 实证分析
一、 问卷调查
(一)企业管理人员气候变化意识指数分析
1、认知指数
第二产业企业管理人员的认知水平明显好于第一、三产业;国企管理人员认知水平要高于私企;认知水平与企业规模成正比;技术类企业管理人员认知水平最高,销售类次之,董事、监事最低。
2、行为指数
企业规模与行为水平成正比。
3、意识指数
意识水平随年龄先上升后下降,26~35岁企业管理人员意识水平最高;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企业管理人员意识水平高于本科及以下企业管理人员;国企管理人员意识水平高于私企;意识水平与企业规模成正比;技术类企业管理人员意识水平最高,人事、财务类次之,董事、监事最低。
(二)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障碍和政策措施
1、信息来源
传统媒体是第一渠道。
2、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推动力
标准和法令的执行、经济激励政策的引导、新商机和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驱动。
3、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已经采取的措施
节能减排、提高能效、淘汰落后产能、开展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
4、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遇到的各主要障碍
国家缺乏强制性的标准和法律法规、企业缺乏技术和资金、国家缺乏经济激励政策。
5、政府政策对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程度
非常重要:建立良好的激励及监管机制、增加低碳经济的科研投入、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比较重要:增加面向企业家的教育和培训、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二、 深入分析
(一)企业家低碳意识与中国经济市场化
私企由于中国经济市场化发展时间较短,对气候变化意识层次处在较低水平。国企虽然统计结果较好,但国家的政策强制以及将低碳与国有企业家业绩挂钩仍是目前国有企业家低碳意识的主要来源。尚需建立一个良性的市场竞争机制来激励企业家促进低碳经济的实现。
(二)企业家低碳意识与中国民间环保活动组织的建设
中国NGO对低碳生产发挥的社会作用仍然不足。放宽NGO的法律限制,给予政策支持,鼓励NGO培养社会环保意识,可以提高企业家的碳管理意识和能力,带动中国企业整体产业链的结构性调整。
(三)企业家低碳意识与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变
无论是基于中国经济结构发展的趋势、政府政策还是国际竞争的需要,企业都需要进行结构调整,鼓励创新,逐渐从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工业加工产品的生产转向低碳、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