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308038亿元,同比增长6.3%,较第一季度上升1.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841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22735亿元,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166462亿元,增长7.4%。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随着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社会经济恢复常态化运行,尤其是服务业迅速恢复,但工业生产复苏放缓,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内生修复动能仍需加强,叠加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趋于复杂多变,外贸压力增大,恢复和扩大需求仍是巩固经济复苏基础的关键所在。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从供给端来看,2023年6月国内工业经济边际转好,高基数效应下实际工业生产表现仍超出市场预期。在工业企业利润持续走弱及工业产能利用率低迷的背景下,工业需求表现仍不足,工业企业去库周期尚未结束,但随着上游成本压力趋缓和中下游需求得到有效提振,预计工业经济有望持续恢复。
从需求端来看,首先是消费方面,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1%,较5月下滑9.6个百分点,主要受基数效应影响。当前内生动力不足,有效消费需求收缩,表现为整体消费额增速低位徘徊,居民消费价格增速下滑。其次是投资方面,1-6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较1-5月份下滑0.2个百分点,房地产、基建投资增速下滑是拉低本月投资增速的主要因素。受预期不稳、企业惜金观望影响,民间投资增速继续小幅下滑。投资结构变化继续,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对整体投资增速起到带动作用。最后是进出口方面,6月出口总额2853.2亿美元,同比下降12.4%,较5月下降4.9个百分点;进口总额2052.1亿美元,同比下降6.8%,较5月下降2.3个百分点,均低于市场预期。具体分析,订单积压效应对出口的支撑作用完全消失,劳动密集型产品增速大幅下降,叠加海外需求总额未有明显改善,中美摩擦不断对出口形成压制,使得6月出口增速延续负增长;国内生产复苏边际放缓,同时随着产业链逐渐完善和升级,国内对加工贸易中间品的进口减少,进口替代效应对进口的拉低作用逐渐显现,叠加出口需求回落的拉低作用,使得6月进口增速延续负增长。
从价格来看,6月CPI同比持平,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环比下跌0.2%,较上月不变;PPI同比下跌5.4%,较上月继续下降0.8个百分点,环比下跌0.8%,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食品价格环比下跌是CPI环比下跌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受需求表现平淡叠加市场供应充足影响,食品价格环比下跌较多,基本解释了CPI环比下跌的原因。而受国际油价下行推动能源品价格回落,叠加非能源工业消费品需求不足的影响,工业消费品价格整体下降较多,导致非食品价格环比下跌。高基数效应及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下跌是造成PPI持续下行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国际油价震荡下行带动上游工业价格持续下行,而中下游工业需求偏弱带动生活资料价格同比回落。
总体而言,当前宏观经济运行在供给端仍稳中向好、恢复较快,但不管是消费、投资,还是进出口方面,需求端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趋弱。
未来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基于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形势,以及对未来宏观政策的预判,预计未来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如下:
第一,尽管外部需求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未来或将继续对工业产出带来扰动,但随着稳经济各项措施显效,国内市场信心与活力恢复,工业经济或将延续复苏态势,预计未来在财政及货币政策联合发力的综合作用下,工业增加值同比或将保持稳步回升态势。
第二,预计2023年消费额增速或较2022年显著上涨,全年消费额增速维持相对高位运行。其一,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2%,对今年构成了显著的低基数效应。其二,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接触性消费需求增加,促进消费额增速上涨。其三,“稳增长,扩内需”,各地纷纷出台促消费政策,对消费额增速上涨起到拉升作用。
第三,随着“稳增长”政策效果的逐渐显现,预计下半年投资增速或有上涨,全年投资走势或呈现前低后高的特征。近期中美高层互动增加,德国首份“中国战略”也已公布,均未表达出与中国经济进一步脱钩的信号,暗示着下半年的外需环境应该不会进一步明显恶化。外需稳定利于国内投资需求的扩张,自然走势下,下半年整体投资环境好于预期。鉴于当前内生动力不足,有效需求短期内难以显著上涨,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平稳运行,不会出现大幅上涨或下跌的状况。
第四,预计下半年出口增速下行压力仍在,对经济的支撑作用逐渐降低。一方面,下半年全球制造业复苏压力加大,长期来看海外需求仍将处于收缩阶段,叠加贸易摩擦不断,对出口增速形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国内外贸保稳提质政策不断出台,RCEP协议持续释放外贸红利,出口结构不断优化,汽车行业和新能源行业成为外贸出口新动能,叠加去年年末的低基数效应,未来或将支撑出口增速。
第五,预计未来进口增速或将企稳回升。一方面,下半年国内稳经济政策将持续发力,有利于带动中国内需逐步恢复,“一揽子”支持房地产行业的刺激政策或将出台,带动房地产市场边际改善,助力经济基本面企稳回升,带动国内需求稳步复苏,进口增速有望得到边际改善;另一方面,出口需求不足将带动国内生产需求回落,在海外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CRB(期货价格指数)承压,未来价格因素仍利空进口,而随着西方国家对中国出口限制加强,国内产业升级带来的进口替代效应也将削弱进口增速。
第六,随着稳增长、促消费政策落地落实,叠加猪价见底回升,预计下半年CPI同比增速大概率呈现持续回升的走势。受政策促进消费需求释放和低基数效应影响,CPI整体呈回升态势,消费品价格方面存在一定压力,服务价格方面则主要取决于需求恢复形势,预计全年CPI同比增速约为0.6%。随着国际大宗商品回落放缓叠加高基数效应消退,预计下半年PPI同比增速大概率呈现降幅持续收窄的走势。随着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消退,全球流动性收紧,欧美发达国家经济面临衰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整体或将继续震荡回落,叠加高基数效应,预计全年PPI同比增速约为-2.8%。
多措并举加快促进国内需求恢复
要保障下半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年度GDP增长目标,恢复和扩大需求仍是经济回稳向好的关键所在,需要宏观政策协同发力,持续增加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的执行力度,保障国内供应链和物流链完整畅通,推进消费和投资持续恢复,加强政府政策对投资引导作用,积极发挥民营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减税降费加大对企业投资的支持力度,增强企业对投资收益预期,保持财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多措并举加快促进国内需求恢复,积极实施稳外贸稳外资政策,妥善应对外贸下行压力,将关注点从出口规模增长向出口结构优化转变。具体而言:
第一,妥善处置部分地方政府与企业债务问题,积极应对外部需求不足和印度、东南亚等国竞争,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逐渐淘汰低效过剩产能,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输血补贴。
第二,准确辨认老百姓真正需要满足的需求,如最迫切的民生问题、改善性需求以及脱贫地区和低收入人群的需求。当下通胀水平保持低位使得货币政策具有较大施策空间。应该以改善民生为导向,通过改善就业状况,提高居民收入,让居民分享更多发展成果,稳定预期,创造消费场景,推动扩大内需,让居民消费引导资源配置。
第三,继续完善保障体系的建设。鉴于当前各类消费复苏进度不同,下半年政策倾向的重点应该在房地产相关消费品方面,而这部分消费属于改善型消费,需要稳定的增长收入。因此,在发放消费券、推进旧家电回收平台建设的同时,建议重点稳就业、稳消费预期。当前消费者不是不想消费而是不敢消费,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消费者的消费顾虑促进消费平稳增长。
第四,进一步推进二手家居、家电平台建设。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二手家居、家电市场相对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同时,能便利、改善流动人口的居住环境,降低其生活成本,符合发展趋势。
第五,从消费品的推动方向来看,应该主要以绿色化、智能化、适老化为发展方向,促进相关产品的消费。绿色化、智能化、适老化是目前推动家居消费的主要诱因,既可以满足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又可以适应老龄化社会的特点,还能适应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
第六,加大稳外贸政策的执行力度,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加大对出口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在出口退税等方面多给予出口企业优惠政策,增强外贸企业活力,同时进一步加强深层次的国际贸易合作,开拓新的国际贸易关系,不断拓展对外合作,促进出口商品结构升级,提高出口竞争力,打造出口新动能。
——原载《中国财经报》
苏剑
美国布兰戴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国际经济学与金融学博士,北京市新世纪人文社科理论“百人工程”学者,8797威尼斯老品牌教授、博士生导师,8797威尼斯老品牌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坛副主席,曾任方正证券首席宏观经济顾问(2014.9-2016.8);研究/教学领域为宏观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参与或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十余项,著有专著《新供给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内外失衡下的中国宏观调控》、《宏观经济学(中国版)》等;在国内外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和政策评论文章。
供稿:经济学系
美编:初夏
责编:度量、雨禾、雨田